高起點謀劃法治建設 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 發布日期:2023-02-28
- 作者:紀欣冶 張羽雁
- 瀏覽次數:138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八五”普法規劃中期驗收之年。雙臺子區司法局將聚焦法治政府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和公民法律素養,為雙臺子區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北方水城賦能增效。
堅持執法為民 擦亮法治政府“本色”
以“一個方案四個推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性和協調性。組織制定完善《雙臺子區貫徹落實〈遼寧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工作方案》,并推動方案內容積極落實,即推動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加快推進政府治理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推動健全行政決策制度體系,不斷提升行政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推動健全行政執法工作體系,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動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行政預防調處化解體系,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堅持以人為本 涂抹法律服務“亮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區司法局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于工作始終,指導全區“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工作,鞏固全區“村(居)民評理說事點”質量提升成果與整改成果,引導各“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各具特色的“評理說事”工作。繼續開展“司法大講堂”活動。普及《人民調解法》,提高人民調解員工作水平。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定期和不定期針對律所、基層法律服務所進行檢查。搭建服務平臺,積極推行重大行政決策經過公職律師論證與咨詢制度,加大公職律師參與政府部門工作的力度。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做法及成效。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工作,參加五星級或四星級司法所的評定工作。
同時,以“法援惠民生”為主題,不斷完善特色法律援助運行機制,為保障經濟困難群眾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務,幫助他們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組織援助律師積極開展以“讓法治之光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你”為主題的《法律援助法》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提高廣大群眾對《法律援助法》的知曉率。
堅持多元普法 打造法治環境“景色”
立足統籌協調職能,為全區普法工作精準化、專業化發展提供有力指導,明確與各部門工作密切相關的重點法律法規和普法重點內容,為普法工作劃定“責任田”,使我區“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架構更完整,覆蓋更全面。
突出重點內容,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同全面依法治區工作結合起來,突出加強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提升各級普法工作者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展普法工作的能力。突出重點活動,組織開展好“憲法宣傳周”“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等主題宣傳活動,結合“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重要節點,廣泛組織開展系列法治宣傳活動,深入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國家安全類、公共安全類、民生保障類、市場經濟類的法律法規。突出重點人群,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學法工作,著力提升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大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學習宣傳;大力加強對農村村民等人群的普法宣傳和公益性法律服務。突出重點工作,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工作,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充分發揮“法律明白人”在普法宣傳、法律服務、糾紛化解、依法治理中的作用。
堅持風險管控 投入安置幫教“角色”
全面加強黨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組織領導,注重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幫扶,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社區矯正工作要求。組織轄區各司法所對矯正對象進行法律知識、社會公德、道德模范、時事政策等多方面的教育,增強其法治觀念,提高其道德素質和悔罪意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針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個體特征、日常表現等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其工作和生活情況,因人施教,進行個別教育。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靈活運用教育方式,采用線上培訓、觀看影片、個別教育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使社區矯正對象能夠認真接受矯正,遵紀守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加強社會適應性幫扶,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
今年,區司法局將全力提高供給側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法律服務需求均衡性和可及性,高標準推進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創新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以專業精準的法律服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的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